显微手术治疗骶管囊肿43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彬; 王振宇; 谢京城; 马长城; 陈晓东; 孙建军; 李振东; 于涛; 张嘉; 林国中; 赵薇
来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17(12): 1104-1108.

摘要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显微外科治疗骶管囊肿43例,后正中切口行椎板切除或椎板切开保留回置,显微镜下行囊肿漏口修补、神经根松解、神经根袖状成形缝合或漏口缝扎、切断外终丝,小囊肿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电凝塑形,明胶海绵、止血纱与人工硬脊膜材料或椎旁肌肌肉瓣填充骶管内残腔。结果行神经根袖状成形25例,其中合并小囊肿予以囊壁电凝塑形2例;囊肿漏口缝扎17例,其中9例行外终丝切断;臀大肌肌皮瓣填充1例。椎板切除28例,椎板回置15例。手术时间82300 min,中位数161 min,术中出血10300 ml,中位数50 ml。随访627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降低[中位数6分(010分)vs.0分(08分),Z=-5.230,P=0.000],JOA评分显著升高[21分(428分)vs.28分(2029分),Z=-5.314,P=0.000]。治愈19例(44.2%),显效12例(27.9%),有效4例(9.3%),无效8例(18.6%),总有效率81.4%(35/43)。结论依据囊肿类型采取分类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骶管囊肿微创、安全,能够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囊肿漏口的处理和神经根松解是治疗的关键,应早期治疗以恢复骶管正常解剖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