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叙事框架上基本遵从于《一千零一夜》中第351夜中《一梦成富翁的故事》主人公因梦中的宝藏而动身离开家乡且结局圆满的故事结构。本文尝试以俄罗斯民间文艺理论家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与《一梦成富翁的故事》的叙事模式和结构,理清前者故事中角色的增加以及功能项的排列与增加,进而探索柯艾略在此番沿用与改动中所要宣扬的梦的意义和在他者与自我的双重驱动下追梦的思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