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PM-CNV患者79例7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26只眼,女性53例53只眼;平均年龄(30.77±5.53)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由同一名验光师行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采用美国蔡司公司Cirrus HDOCT仪行OCT检查,测量患眼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依据接受治疗情况将患眼分为贝伐单抗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分别为38、41只眼。两组患眼平均log MAR BCVA(t=-0.467)、眼压值(t=-1.983)、CMT值(t=1.29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42、0.051、0.200)。贝伐单抗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患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贝伐单抗0.05 ml(含贝伐单抗1.25 mg)、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0 mg)。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治疗后1、7 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1、3、6、12、24个月log MAR BCVA、CMT变化情况以及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7 d,1个月,两组患眼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9、0.07、1.382,P>0.05)。治疗后1、3、6、12、24个月,贝伐单抗治疗组、雷珠单抗治疗组患眼平均log MAR 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374,P<0.01);两组患眼之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平均log MAR 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95,P=0.759)。两组患眼平均CMT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374,P<0.01);两组患眼之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平均CM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32,P=0.566)。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白内障及持续性眼压升高等与药物、注射相关的严重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出现结膜下出血7只眼;患者诉眼前黑影飘动11只眼,未干预自行吸收。结论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PM-CNV的治疗效果相似,均可提高患眼BCVA,降低C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