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自1999年起步并持续至今已近20年,改革取得初步良好成效,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不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入纵深层次的同时亦进入瓶颈期,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部分地区的社会化改革甚至呈倒退态势。文章对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进行阶段化梳理,将其分为高度计划管理模式(1949—1984)、有计划的自主管理模式(1985—1998)以及深化改革模式(1999年至今),并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各个阶段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文章认为,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实质是政府与高校对于后勤资源产权权利的不同比例的分配历程。通过立法明晰高校后勤资源的产权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关系,是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型的逻辑前提。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