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辉版《茶馆》在看似杂乱无章的拼贴技法背后,有着一以贯之的阐释秘钥——“齿咬”焦灼。在此精神性痛感中,剧中人物见证了价值体系的倒转倾覆,却在无意中以浪漫之名参与暴力的共谋。最终,仅存的革命幻梦亦被现实所捣毁。凡此种种锥心刺骨、无可奈何的精神自戕,在舞台上转换为挣扎的身体经验,表面上悖谬乖张的情节经由“齿咬”焦灼得到了融贯性的解释。在此意义上,孟版《茶馆》与老舍原作分享了相似的生存创痛,《茶馆》在当代实现了经典化所亟须的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