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纳入男性慢性牙周炎患者91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40例,重度29例;另纳入30例男性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各组受试者的PSA水平,前列腺疾病发生率,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分析血清PSA的变化率与前列腺疾病发病率及各项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牙周基础治疗前,血清PSA水平(μg/L)在对照组及轻、中、重度牙周炎组分别为0. 61±0. 22、1. 11±0. 14、1. 65±0. 29、2. 78±0. 86(组间两两比较,P <0. 05);治疗后3月,分别为0. 59±0. 26、0. 67±0. 25、0. 91±0. 34、1. 42±1. 15(对照与轻度牙周炎组比较,P> 0. 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P <0. 05);血清PSA水平变化率各牙周炎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而轻、中、重度牙周炎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 0. 05);(2)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根据血清PSA变化率将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3组,A组(n=21):PSA≤30%; B组(n=46):PSA为31%~69%; C组(n=24):PSA≥70%;前列腺疾病发生在A、B、C组分别有3例、3例和1例(P <0. 05); GI、PD、AL、SBI均为A组>B组> C组(P <0. 05); A、B、C组牙周基础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 71%、97. 83%和100%(A组与B、C组比较P <0. 05,B组和C组比较P> 0. 05);(3)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PSA水平变化率与前列腺疾病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个月GI、PD、AL、SBI均呈负相关(r=-0. 71,P=0. 00; r=-0. 65,P=0. 00; r=-0. 67,P=0. 00; r=-0. 54,P=0. 00; r=-0. 59,P=0. 00)。结论:血清PSA水平的变化率与慢性牙周炎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慢性牙周炎与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单位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