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刑事诉讼中的"审辩交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从法官的视角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基于事实疑罪、法律疑罪以及案外因素进行的交易。压力驱动与大权在握的法官,在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被告方,作为旁观者的公诉方以及被和解或者不知情的被害方的理性选择促成了"审辩交易"的达成。审判权力行政化的运行机制、不合理的诉讼真实理念、案件分流机制的匮乏以及不当的绩效考评机制导致法官承担巨大的压力,法官选择进行交易是转移压力的一种方式。目前,"审辩交易"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大量的弊端,要改变这种压力后置型的司法模式,需要对导致"审辩交易"现象发生的诸多因素进行改革。
-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