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密闭舱室内爆炸致大鼠失能性脑损伤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开阔地爆炸组(OTB组,n=32)和舱室爆炸组(ECB组,n=32)。舱室爆炸组和开阔地爆炸组分别在模拟装甲舱室内和舱外以600mg雷管电起爆,动物距爆点21.5cm。观察大鼠伤前及伤后1、3、5、8、12、24、72h(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失能性脑缺血面积和诱发电位的改变。结果舱室内、外爆炸后30min大鼠失能程度均为25%。TTC染色显示开OTB组伤后5h出现肉眼可见脑缺血区域,12h缺血区面积最大,至72h基本恢复正常;ECB组伤后3h即可见缺血区,至72h缺血区仍存在。诱发电位检测显示,ECB组伤后5h体感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伤后8h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且感觉变化先于运动变化。结论舱室爆炸致脑失能较开阔地爆炸更早且伤情更重,缺血区域和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可能与失能性脑损伤相关。

  • 单位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