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护士发生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工效学因素,为预防和控制WMSDs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瑞典工效学危害识别法(PLIBEL)分析消化内镜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并使用快速上肢评估工具(RULA)进行接触评估。结果 消化内镜护理操作RULA得分为2~7分,根据RULA划分标准,所对应的分数等级为1~4级,其中Ⅰ级操作1个、Ⅱ级操作14个、Ⅲ级操作5个、Ⅳ级操作1个。肩、颈和上背部及肘、前臂和手部两个区域存在较多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其次为下背部,所有操作均存在足部、膝和臀部无座和支撑的站姿作业这一不良工效学因素。结肠镜腹部加压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放置治疗器械、交换治疗器械、交换盘绕附件、注射造影剂等操作为Ⅲ级中风险;ERCP术后搬移病人为Ⅳ级高风险操作,易罹患WMSDs。结论 消化内镜护理操作过程以肩、颈和上背部,肘、前臂和手部,下背部WMSDs风险较为突出;应重视对不良工效学因素的管理与控制,以预防消化内镜护士WMSDs的发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