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金陵大学与燕京大学分别于南北最先引入美国农业模式。两校农科于1926年、1930年爆发两次纷争,究其本质,是金大“全国化”路线与燕大“地方化”路线的对抗。金大主张以其为中心在南北构建一个统筹协调的改良网络,借助各地教会中学将技术与人才输送乡村,并以作物育种为主要领域。燕大基于南北差异,认为在华北应当建立专为地区农业服务的大学农科,并立足北方民情提出直接由大学培养人才输送乡村、作物育种与畜牧园艺齐头并进的改良路线。然而燕大农科最终被金大接管,“地方化”路线的探索戛然中止。本文通过金大与燕大农业路线的对比,发掘燕大路线的价值,并对种种困境下燕大路线的失败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