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1]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如果在这样的美学框架上展开对建筑诗学的研讨,我们会发现一个渐次展开的关联体系。在这里,对场所可能性的挖掘以及对个体间关系的创造性阐释才是最耐人寻味之所在,它使那些埋没于日常性的诗意层面得以觉醒。1挖掘—场所的诗学昆明路,如同上海杨浦区诸多的平凡马路一样,沿街直白地铺展着各色行当,呈现着杂乱而生机盎然的市井状态。640号,一个窄长的弄堂向纵深延展的同时,渐渐屏蔽了周遭混杂的日常性元素。
-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