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结构”是小说批评重要的术语与视角。章回小说主要借主题实现结构上的“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它与文章学的结构论关系密切。晚清时期,随着学者视野的扩大,比较标准被置换为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注重“人”“事”的特征。民国学者在论证方法与批评理论上以西方为依归,追求结构的连贯性与一体化,至此,章回小说结构批评实践出现了质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诸多对结构的负面评价,与评点者针锋相对。二者结论的差异既与当时取径西方、否定历史以实现理论更新的文化策略有关,更取决于规定小说结构特征的传统、独特的叙述技巧与小说观。通过辨析不同时期章回小说结构观之差异,有助于窥探批评模式的变迁历程,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