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家传统中的"情"话语具有两重性特征:一方面,"情"是"性"的自然呈现,"行其情"具备一定的正当性,如果"人伦大道"过于僵化以至背离了这个根基,儒者们便会启用"情"话语,对僵化的"人伦大道"展开批评与矫正;另一方面,当与"情"紧密相连的"欲"突破了中和的限制,对价值道德秩序构成挑战时,儒者们同样会启用"情"话语来舒缓、调节、转移"欲"的破坏力,保证"人伦大道"有序和谐。晚明白话文学极大地拓展了"情"的表现空间,但汤显祖、冯梦龙理想中的"有情世界"并未背离这一两重性特征,而是承载了更为自主、开放、平民化的时代诉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