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和非PPV (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1例11只眼, 女性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测量。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患眼角膜、眼内及全眼像差, 计算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 )。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计算Scheimpflug图像中的晶状体密度。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 软件自动将黄斑区划分为以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 分别是直径1 mm的中心区, 1~ 3 mm的内环区, 3~6 mm的外环区, 测量黄斑区整体、中心区、内环区、外环区血流密度(SVD)和血流灌注(SP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PV联合黄斑前膜(MEM)剥除组(PPV组)和NVS直接剥除MEM组(NVS组), 分别为10例10只眼、11例11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72)、logMAR BCVA (t=-0.98 )、晶状体密度(t=-1.10)、DLI (t=1.15)、黄斑区整体SVD (t=0.82)和SPD (t=1.19)、角膜像差(t=0.45 )、眼内像差(t=-0.22)、全眼像差(t=0.83)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均采用27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MEM, PPV组患眼PPV条件下剥除MEM, 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 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晶状体混浊程度、DLI、视觉质量、黄斑区SVD和SPD以及MEM复发情况。两组各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PPV组、NVS组患眼手术时间分别为(20.81±3.52)、(5.70±1.30)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 P<0.001)。末次随访时, PPV组、NVS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65±0.25、0.44±0.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 P=0.04 );与手术前比较, 两组患眼BCVA均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41, P=0.03、P<0.001)。PPV组、NVS组患眼晶状体密度、DLI分别为10.64±1.58、6.24±3.99和5.77±1.63、7.74±1.5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2.85, P<0.05)。两组患眼黄斑区SVD(t=1.03)、SPD (t=1.77)以及角膜像差(t=-0.42 )、眼内像差(t=-1.10 )、全眼像差(t=-1.17)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MEM复发2只眼, PPV组、NVS组各1只眼;两组患眼MEM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 P=0.94)。结论与PPV联合MEM剥除比较, NVS手术后BCVA提高更多, 对晶状体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手术时间更短。

  • 单位
    爱尔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