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海口市某海水浴场水质及环境状况,探讨海水浴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于2007年5月28日—6月3日的下午3~5时,按照《海水浴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2002)对某海水浴场水域监测点1(易受污染的外围点)、2(人群密集的地方)、3(污染较少的深水点)的水样进行检测。对假日海滩浴场的现场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7 d后的追踪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有呼吸道、消化道、眼、耳、鼻、胸闷、足癣、皮肤感染症状及精神状态的改变,每次问卷在连续2 d内完成。结果浴场环境调查结果显示,下雨时存在生活废水的面源污染,海水盐度为31‰~33‰,透明度>30 cm,水温正常,周围没有热污染源。水中pH值、色度、溶解氧、硝酸盐氮、化学耗氧量、无机氮、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分别为8.01~8.10、11.42~15.00 NTU、5.60~6.71 mg/L、0.16~0.17 mg/L、2.70~3.40 mg/L、0.19~0.21 mg/L、35.0~36.0个/L。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1份,有效问卷408份,应答率均在90%以上。游泳组皮肤瘙痒、鼻塞流涕、恶心、呕吐、胃痛、喉咙痛、眼睛发炎、腹泻发生率均高于未游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两组发热、耳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组和未游泳组已有症状(皮肤粗糙、瘙痒、胸闷、头晕、足癣)的改善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人群皮肤瘙痒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游泳(OR值为3.925,95%CI为1.830~8.417)和吞咽海水(OR值为4.023,95%CI为1.752~9.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起人群眼睛发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游泳(OR值为2.535,95%CI为1.362~4.718)和游泳时未戴潜水眼镜(OR值为2.433,95%CI为1.271~4.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海水浴场水质基本达海水水质Ⅱ类标准,能满足游泳要求。建议加强海水水质监测和浴场环境管理,以保证海水浴对人群健康产生有利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