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浅海水下地形演变事关堤岸、航运及港口安全,一直是地理学和工程学界研究的热点.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大通至徐六泾河段水下地形进行了统计,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河段19982013年的冲淤格局.结果表明:(1)19982013年大通至徐六泾河段总体呈"冲-淤-冲"特征.其中,上段冲刷700×106m3;中段淤积204×106m3;下段冲刷602×106m3.(2)沙波是研究河段最常见的床面地形,约占整个河段的64.3%;其次为各类冲刷地形(约27.6%);平床地形约占6.6%.(3)人类活动可直接影响水下地形形态的自然发育,如于沙波表面形成直径2035m,深35m的采砂坑.分析认为三峡大坝的修建导致了流域来沙量急剧下降,是研究河段整体上呈冲刷趋势(净冲刷约468×106m3)的主要原因,而其他人类活动,如岸线利用、航道整治束窄了河道,制约了河流的横向摆动,加剧了受冲岸段的岸坡冲刷.
-
单位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