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收缩是一个人口、资本、工厂企业等发展要素不断外流及要素外流—效应耦合的过程-现象-问题相统一的综合概念,给传统“基于增长情景模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具体如何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是什么,成为新时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区域规划实践中拟优先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该文基于比较归纳分析法(收缩城市与非收缩城市、收缩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类型分组)就东北三省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收缩城市城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类型性和空间分布异质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城镇化收缩效应;城镇化水平及其子系统城镇化水平呈现出“非收缩城市>收缩城市、收缩初期城市>收缩后期城市>收缩中期城市、资源依赖型收缩城市>综合型收缩城市>虹吸型收缩城市>区位制约型收缩城市、轴带+核心-外围”的发展演化特征;(2)收缩城市源于自身“发展势能”的相对或绝对下降而对城镇化发展动力起抑制作用——阻碍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对周边辐射地区人口、原材料的汇聚、降低城市投入产出效率等,使其城镇化发展增长缓慢、呈现出如上所述的发展特征;也由此引发了本文对现有基于“增长情模拟”的城镇化水平及其测度方法是否适用于收缩城市的反思。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