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HN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400例,采用自拟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临床资料调查,采用门诊复查、电话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PHN发生率,比较发生与未发生PHN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PH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带状疱疹患者最终完成随访348例(87. 0%),其中发生PHN患者52例,PHN发生率为14. 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N的危险因素有年龄≥50岁、严重型皮损、皮损面积> 5%、重度急性期疼痛、初治时间≥3 d、合并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异常、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和CD4+/CD8+比值异常(比值比=1. 345、1. 398、2. 987、1. 897、3. 415、7. 143、3. 246、4. 113、3. 248,95%置信区间:1. 067~1. 435、1. 081~2. 472、1. 282~3. 438、1. 243~3. 215、2. 432~5. 762、3. 452~15. 762、2. 447~6. 892、2. 489~11. 246、2. 039~5. 782,均P <0. 05)。348例患者中疼痛分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24例,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272例; PHN患者年龄≥50岁、重度急性期疼痛以及严重型皮损比例均高于亚急性和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组[92. 3%(48/52)比66. 7%(16/24)、68. 4%(186/272),73. 1%(38/52)比33. 3%(8/24)、40. 4%(110/272),65. 4%(34/52)比58. 3%(14/24)、12. 5%(34/272)],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严重型皮损比例低于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高龄、严重型皮损、皮损面积大、重度急性期疼痛、初治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PHN风险高,机体免疫状态可能和PHN发生有关,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并不仅仅是带状疱疹急性痛和PHN之间时间上的过渡,三者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
-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解剖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