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关节软骨梯度仿生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力伟; 李品学; 高仓健; 李浩; 杨振; 赵天元; 陈威; 廖志垚; 曹福洋; 眭翔; 刘舒云; 郭全义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21, 41(06).

摘要

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支架已经成为修复和再生关节软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 过去十年已经开发和测试了许多支架的制备和形成方法, 但是理想再生支架的制备一直存在争议。关节软骨作为人体关节内的承重组织, 其基质结构和细胞组成呈带状, 并且从软骨表层至软骨下骨存在着几个平滑的自然梯度, 包括细胞表型和数量、特异性的生长因子、基质的组成、纤维的排列、力学性能、营养和氧气的消耗量等均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因此, 在再生支架的设计中有必要通过重现这些梯度来原位再生关节软骨。最近的文献报道已经有许多新型的梯度仿生支架用于模拟天然关节软骨的自然梯度, 这些支架在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的机械、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梯度,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修复效果。通过检索关于梯度支架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相关文献, 首先对天然关节软骨组织的结构、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营养代谢等梯度特性进行研究和总结, 然后对目前关节软骨梯度支架的最新设计和构建进行了归类, 其次从材料构成(如水凝胶、纳米材料等)以及制备工艺(如静电纺丝、3D打印等)进一步加深对梯度支架的认识, 最后讨论了梯度仿生支架在软骨原位组织工程技术中的前景和挑战, 为梯度支架成功用于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