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纹理分析对于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燕; 张凯; 王小平; 朱建国*; 李海歌; 吕牧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 40(05): 930-934.
DOI:10.13437/j.cnki.jcr.2021.05.021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纹理分析对于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静脉期CT图像,进行肿块全层感兴趣区(ROI)的勾画,并提取纹理特征。通过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公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对淋巴结转移组及非转移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常规CT评估及影像组学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运用校准曲线评估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癌胚抗原(CEA)、常规CT评估淋巴结状态、影像组学评分对于预测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规CT评估淋巴结状态、影像组学评分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3.40、2.41,P<0.05)。影像组学评分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94、0.894和0.826,常规CT评估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689、0.660和0.717,联合应用后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06、0.830和0.870。基于影像组学评分及常规CT评估淋巴结状态两个独立预测指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08。标准曲线显示nomogram预测效果与淋巴结转移的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结论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实现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可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证据。

  • 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