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住院病例资料对近10年青光眼手术方式变化的分析

作者:田佳鑫; 石砚; 辛晨; 曹凯; 朱传安; 刘艳亭; 乔春燕; 王怀洲; 王涛; 唐炘; 李树宁; 王宁利
来源: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 9(04): 218-226.

摘要

目的探讨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近10年青光眼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住院病例8581例(8581只眼),年龄范围1~94岁,平均年龄(50.4±24.7)岁。其中,男性4442例,女性4139例。依据临床诊断,将患者进一步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三大主要类型。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471例,开角型青光眼2530例,发育性青光眼1580例。将青光眼手术分为以依赖结膜滤过泡为主要降眼压方式的外引流手术和促进房水通过生理途径引流的内引流手术,以及单纯行睫状体破坏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非引流手术。外引流手术,进一步分为外引流手术A组和外引流手术B组。其中,外引流手术A组为小梁切除术降眼压的外引流手术,外引流手术B组为外引流物(硅管、青光眼阀及EX-PRESS)植入手术组。内引流手术分为内引流手术A组和内引流手术B组。其中,内引流手术A组(基于schlemm′s管和小梁网切开术为主要方式的内引流手术),包括小梁切开术、房角切开术、schlemm′s管扩张术及小梁消融术;内引流手术B组,包括前房角分离术、前房成形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及激光小梁成型术。应用Cochra-Armitage统计学趋势检验,分析上述3种青光眼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9年,闭角型青光眼中外引流手术者263例,占83.4%; 2019年为89例,占30.6%。而内引流手术2009年为45例,占14.3%;2019年上涨到201例,占69.1%。2009年,开角型青光眼中外引流手术者130例,占100%;2019年为82例,占38.8%。内引流手术,从2009年无应用上涨至2019年的124例,占60.2%。2009年,在发育性青光眼中,外引流手术者9例,占95.2%;2019年为47例,占32.6%;而内引流手术者从2009年1例,占2.4%,上涨至2019年的95例,占66.0%。自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及发育性青光眼外引流手术的比例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2.13,3.05;P_(trend)<0.05);内引流手术比例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2.61,3.61;P_(trend)<0.05)。结论近10余年来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住院患者青光眼手术方式逐渐改变;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及发育性青光眼的手术方式均从外引流向内引流手术方式转变。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