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蛋白质结构解析的瓶颈—获得符合衍射质量的蛋白质晶体,以提高结晶效率为目标,探讨了3种不同物种来源溶菌酶的结晶条件。以鸡蛋清溶菌酶、芽孢杆菌溶菌酶和人源溶菌酶的结晶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3种溶菌酶在不同p H值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规律,然后通过气相扩散座滴法重点探究了初始溶菌酶浓度、温度、pH值和沉淀剂对3种溶菌酶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物种来源的溶菌酶,溶解度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最适结晶条件和形成的晶型也存在差异。鸡蛋清和芽孢杆菌溶菌酶最适结晶条件为酶初始浓度40 mg×mL-1,温度25℃,pH值5.5,沉淀剂0.1 mol×L-1乙酸钠,2.0 mol×L-1甲酸钠。人源溶菌酶的最适结晶条件为酶初始浓度80 mg×mL-1,温度25℃,pH值6.1,沉淀剂0.1 mol×L-1双(2-羟乙基)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2 mol×L-1硫酸铵。鸡蛋清、芽孢杆菌和人源溶菌酶的晶型分别为四方块型、板块型和针型。研究结果显示对蛋白质结晶效率的提高,对深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理有所帮助。

  • 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