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人体肠道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藏自治区不同类型生态区和不同地理方位抽取调查点,采集≥3周岁常住居民粪便样本,检测肠道原虫包囊和滋养体,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年,西藏自治区共在3个生态区抽取了23个县(区)70个调查点。共调查居民17 939人,发现各类肠道原虫感染者1 117例,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为6.23%。共检出9种原虫,其中以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59%、0.74%和0.72%。藏南山地生态区、藏东-川西生态区和藏北高原高寒生态区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分别为7.20%、6.39%和4.48%;不同县(区)中,以斑戈县和安多县人群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3.56%和12.77%。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县(区)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909、580.511,P均<0.01)。男性和女性肠道原虫感染率分别为6.08%和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2,P> 0.05);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7,P <0.01),其中以60~、50~岁组人群感染率较高,分别为8.51%和7.67%。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568、14.659,P均<0.01),其中分别以农民和牧民、小学和文盲人群感染率较高,分别为7.17%和5.28%、6.62%和6.33%。结论西藏自治区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仍然较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等重点地区、农牧民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
单位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