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输血在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康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实施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 10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EG检测指导术中输血,对照组采取常规凝血检测指导术中输血,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凝血状态、输注物的使用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纤维蛋白的使用率及使用量分别为39.62%、(286.27±34.59) mL,45.28%、(16.37±4.16) 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13%、(41.36±50.17) mL,77.36%、(29.37±7.82) U,血小板的使用率为4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的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 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为(125.49±56.37)×109/L、(2.91±0.87) U和(124.28±54.39)×109/L、(2.64±0.93) U,均高于其输血前的(109.35±52.54)×109/L、(1.38±0.41) U和(111.65±58.17)×109/L、(1.36±0.45) U,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分别为(11.62±2.67) s、(33.49±6.28) s、(19.11±3.43) s和(13.72±3.12) s、(34.71±6.55) s、(21.78±3.95) s,均低于其输血前的(17.35±3.24) s、(40.98±9.21) s、(25.67±5.19) s和(17.61±3.58) s、(41.35±9.71) s、(25.19±5.32) s,且观察组PT、T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24 h后观察组患者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降低,血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血凝块强度(MA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7.09±24.98) mL、7.55%,低于对照组的(129.13±30.52) m L、2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EG检测能够优化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的输血方案,更为合理的使用血制品,还能保证临床输血效果,降低术后出血量及再出血发生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