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南少数民族歌场,其自然属性、文化属性与社会属性合而为一,蕴藏着各民族古老的历史记忆,以精彩纷呈的歌舞文艺展演,建构了区域性多民族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随着当代商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加上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化实践,西南少数民族歌场面临复杂立体的社会变迁语境,受到相关多方主体博弈调适,在歌场空间生产与再生产、歌舞文艺公共展演等具体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度行政化与商业化倾向,亟需在文化空间视野下充分激发歌场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在行政主导下赋权赋能,还俗于民,由核心民间文艺自组织实施群体传承以带动整体性保护,为进一步推进西南民族团结进步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文化资源。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