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阿片类药物诱发结肠运动功能障碍(OICMD)大鼠模型,探究肠内小胶质细胞在OICMD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丛的分布特点及优势表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G)、生理盐水组(NSG)和阿片类药物诱发结肠运动功能障碍组(OICMD)。腹腔注射盐酸洛哌丁胺溶液(5 mg/kg)制备OICMD大鼠模型;通过测量造模过程中3组大鼠体重变化以及对比3组大鼠在造模结束12 h后肠道推进速度进行模型评价;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检测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和跨膜蛋白119(TMEM119)与μ阿片受体(MOR)、精氨酸酶1(Arg1)和CD86在远段结肠黏膜下神经丛细胞中的分布特点;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ba-1、Arg1、CD86、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在远段结肠黏膜下层的表达。结果:OICMD大鼠在造模第2 d时,体重明显下降,随着造模时间延长,体重又缓慢增加,约3 g/d;造模结束12 h后,OICMD大鼠肠道推进速度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显示,在大鼠远段结肠黏膜下神经丛内可见TMEM119、MOR、Arg1和CD86等阳性细胞分布,并且均与Iba-1有共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ICMD大鼠远段结肠黏膜下层内Iba-1和MOR及M2型表型相关因子Arg1、IL-4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M1型表型相关因子CD86、IL-1β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大鼠远段结肠黏膜下神经丛内有肠内小胶质细胞分布;OICMD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丛中肠内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主要表现为M2型。
-
单位基础医学院; 宁夏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