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于眼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丽丽; 李永平; 张文忻; 刘辉; 张平; 林健贤
来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1, 29(6): 583-586.
DOI:10.3760/cma.j.issn.1006-4443.2011.06.015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于眼睑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回顾中山眼科中心1963年7月到2008年3月收治的12例眼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眼睑皮肤黑色素瘤发病多发生于上睑,发病年龄平均在56.42岁,发病无性别、眼别差异.组织病理学以水平扩散型多见(7例,58.3%),其次为结节型(4例,333%),恶性雀斑(1例,8.3%).按细胞形态分型以上皮样细胞型多见,其次为混合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Breslow厚度平均1.73mm.临床分期以Ⅰ期多见.免疫组化HMB45,S-100染色均呈阳性表达.有随访资料的3例患者中2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 眼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瘤厚度和有丝分裂指数可作为预后相关指标.免疫组化HMB45、S-100染色有助于诊断.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