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 IPCC 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 基于农资投入、农田利用及畜禽养殖 3 类主要碳源, 测算了山东省2000—2020 年农业碳排放量, 采用 LMDI 模型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 GM(1, 1) 预测 2021—2045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 2020 年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为 1.58×107 t, 农业碳排放强度为 0.205 t·(104 ¥)-1。2000—2020 年山东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波动下降趋势, 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农业碳排放源类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资投入、畜禽养殖和农田土壤利用。2000—2020 年 16 地市农业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均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 且有扩大趋势, 菏泽农业碳排放量和平均碳排放强度均居首位。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劳动力因素对碳减排起到一定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因素为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预测结果表明, 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已达到峰值, 济南、青岛等 9 市农业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已达峰,枣庄、东营等 7 市在 2030 年前未达峰, 并针对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减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