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医疗场所医务人员遭受攻击事件的发生频率及其分布特征,分析攻击事件发生的起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4所医院的500名医务人员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了解这些医务人员在1年内是否遇到患者及其家属攻击,如果遇到,说明具体情况。结果:本次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5份,应答率95%。调查对象中有332人(69.89%)表示在工作场所遇到过攻击事件。按人口社会学特征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比较,发现30岁以下、本科及以下学历、工作年限小于5年、护理岗位人员遭受攻击事件的发生率较高(P<0.05),性别和医院级别因素对是否遭受攻击事件影响不大(χ2=0.97/1.69,P=0.528/0.430>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年限超过10年、博士学历、行政及其他岗位的医务人员遭受更少的攻击事件(P<0.05)。攻击事件常表现为辱骂、威胁、推搡等语言及肢体暴力,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低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满。结论:医疗场所医务人员中,年轻医师和护士遭受攻击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完善在职培训制度,提高年轻医生和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学职业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