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躺平主义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今日全球发达国家青年人较为普遍。为了明晰躺平的社会性机理,为青年人正当的社会行为提供参考,运用文献分析结合思辨的研究方法,对躺平这种社会现象进行符号学解读。从主观角度看,躺平或是因为看清社会现实从而正视自己,选择低欲望和反内卷化。从客观角度看,外部紧张的国际局势严重影响就业者工作状态,内部的网络经济扩张、城乡鸿沟等导致底层青年难以实现梦想,最终被迫躺平。躺平之利在于可独善其身又能以“沉思生活”缓解压力,是对内卷的消极抵抗和对人生意义的审视反思。躺平之弊在于它以消极工作态度应对群体性社会焦虑,浪费青年人才资源,导致社会活力下降。所以,一方面宽容对待躺平者,另一方面深化改革,增强社会活力,使每个青年有条件的自由而理性选择跑、站、坐、躺,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