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科学评价报春苣苔属植物的观赏性状,以报春苣苔属40种植物为材料,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观叶性状、观花性状、植株特征和栽培表现共4个一级指标构成约束层,并在标准层选取叶形、叶面斑纹、叶色、花色及斑纹、花冠大小、花量、花期时长、叶片排列、株型紧凑程度、花序梗形态、栽培难度、病虫害和抗逆性14个二级指标因子来构建报春苣苔属观赏性状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在4个一级指标中,栽培表现所占权重最大,为34.0%,后面依次是株型特征(26.6%)、观花性状(24.0%)以及观叶性状(15.4%)。在14个二级指标因子中,栽培难度、花序梗形态、叶面斑纹以及叶片排列对报春苣苔属植物观赏价值的总权重均超过10.0%,其中栽培难度的总权重达17.2%,是影响报春苣苔属观赏价值的关键指标。根据制定的评分标准对40种报春苣苔属植物进行赋值,结合权重计算总分,并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总分3.5以上),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共计10种;Ⅱ级(总分3.0~3.5),观赏价值中等的种类,共计20种;Ⅲ级(总分3.0以下),观赏价值低的种类,共计10种。其中,被评为观赏价值高的种类(Ⅰ级)有:妖后、雪天使、桂中报春苣苔、星尘、覃塘报春苣苔、蓝色心情、柳江报春苣苔、莲座状河池报春苣苔、翔鸟、大根报春苣苔,这10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均易于栽培且在观花观叶性状和株型特征上各有突出,即可作为优良的杂交亲本参与育种,也可直接推广到市场;被划为观赏价值低的种类(Ⅲ级)往往是在栽培方面有难度、抗逆性差、花序梗形态差以及花色斑纹缺乏特点。通过聚类分析将40种报春苣苔按观赏性状划分为5类,选择性状互补的种类作为亲本有望产生更为优良的杂交品种。
-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