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引言1918年,徐志摩带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留学,临行时他写下了为祖国争光的豪情文章。在美国留学期间,他通过阅读大量的政治、历史书籍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之后他对英国思想家罗素的思想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从而转学英国,在那里他被康桥的大自然美景唤起了诗兴。从而对诗歌文学开始进行研究。徐志摩认为感情和理性的合一才是生命的真正方式,他用艺术肯定自我,用艺术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国后,他与郭沫若的诗歌产生共鸣,但是郭沫若的诗歌代表的是积
-
单位沈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