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研究

作者:冯二朋; 张立伟; 赖勇; 王彩峰; 杨喜田; 孔玉华*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57(06): 949-957.
DOI:10.16445/j.cnki.1000-2340.20231019.002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海拔对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为植被-土壤系统改善和山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王屋山5个海拔梯度(800、1 000、1 100、1 200和1 500 m)植被与土壤的全面调查与采样分析,建立植被-土壤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不同海拔梯度下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不同海拔梯度下植物的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标和土壤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壳斗科栎属(Quercus fagaceae)在各个海拔均占据优势地位。1 100 m处土壤综合评价指数最高,1 500 m处植被综合评价指数最高,800 m处植被和土壤综合评价指数均最低。不同海拔梯度下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依次为1 500 m最大,1 100 m次之,1 000和800 m最小,其中1 500和1 100 m分别表现为初级协调土壤滞后型和初级协调植被滞后型,1 200 m为勉强协调土壤滞后型,800和1 000 m分别为严重失调共损衰退型和中度失调植被损益型。【结论】王屋山地区不同海拔植物-土壤耦合协调关系较复杂,高海拔植被演替和土壤发育协调一致性较好,低海拔耦合协调度较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