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对心脑血管病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心脑血管病后引发情感障碍患者188例, 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4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 试验组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管理前后负性情绪(SAS、SDS)评分、对疾病的应对方式(Jalowies)评分、生命质量(WHOQOL-BREF)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对相关管理的满意率。结果 2组管理前SAS评分、SDS评分、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减少, 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增加。试验组患者管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7.32 ± 5.68)、(49.93 ± 6.49)分, 对照组分别为(54.95 ± 6.59)、(55.33 ± 8.30)分,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503、4.969, P<0.01)。试验组患者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为-27.662~-4.290 , P<0.01)。试验组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8.94%(93/9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43%(85/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760, P<0.01)。试验组对管理干预的总满意率为100.00%(94/9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91.49%(86/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397, 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病后引发情感障碍的患者中, 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 可明显减轻患者管理后的负性情绪, 改善患者对疾病应对的方式, 有效提高临床康复效果与患者的生命质量, 提升了患者对管理的满意率, 拉近了护患距离, 效果理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