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华学派自许谦后,柳贯、宋濂、戴良等人由理学家转为文人,这是从黄百家开始学界对金华士人递嬗特点的普遍认识。但是,对士人人生遭际的表层印象并不一定符合士人主观的身份认同。就柳贯、宋濂等人的行藏与撰述来看,他们或仕进艰难、才不见用,却意外以文学显名;或世不可为,不得已操觚撰述以载道。他们都以儒者自命,坚守修齐治平的儒家理想,或出仕行道,或尝试寻找儒与文的折中点,具体到文章观上,就是主张"道之文",坚持为道德仁义与礼乐刑政立言。虽然在方式上有所妥协,但积极行道的用世精神却从未动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