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刘希庆是朝鲜朝中期的贱民诗人,囿于身份等级制度,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刘希庆对陶渊明尊崇有加,并将"武陵桃源"作为精神寄托,但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说前者是决绝而主动的归隐,那么后者就是被迫在自然界中徘徊,朝鲜民族的本土文化是造成其境遇的重要因素。在艺术风貌方面,刘希庆取法王孟山水田园诗,以清疏高远、闲淡自然的风格为主,亦呈现出雄阔壮逸的特征。刘希庆及枕流台酬唱活动体现了朝鲜朝贱民阶层在文学上的从属地位,以及朝鲜朝社会等级制度与儒家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