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书籍史和知识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了1922年至1949年间平民识字课本的整体出版图景及发展脉络,探讨了那一时期的识字课本是如何通过其有效的编辑活动,实现其基本的教人识字的功能。与此同时,编辑者如何把他们认定的人生必需的日常性知识,贯穿到课文的内容组织中来,在"除文盲"的过程中,实现"做新民"的政治目标。而"新民"的内涵指涉,在不同的体制时空下,又有着怎样不尽相同的政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