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研究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和驱动因素,探究其对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指示作用,以北亚热带马尾松林、银杏林和杂交鹅掌楸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人工林林分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协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人工林林分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马尾松林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酶活性显著低于银杏林和杂交鹅掌楸林(P<0.05),杂交鹅掌楸林土壤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最高,而银杏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最低。(2)银杏林土壤酶碳氮比(Ce/Ne)、酶碳磷比(Ce/Pe)和酶氮磷比(Ne/Pe)在3个林分间均最大,马尾松林和杂交鹅掌楸林土壤Ce/Pe和Ne/Pe差异不显著,杂交鹅掌楸林土壤Ce/Ne显著大于马尾松林(P<0.05)。(3) 3种人工林土壤酶化学计量的向量角度均大于45°,银杏林向量长度最长,而向量角度最小。(4)土壤酶C∶N∶P经对数转化后为1∶0.75∶1.90,偏离全球平均水平(1∶1∶1),表明研究区土壤微生物受P限制的同时还受C限制。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总磷含量、C/P、含水量和C/N是调控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仅施用复合肥会加剧土壤微生物C限制,因此,该地区人工林应施用合理配比的有机肥,以维持人工林长期、稳定可持续经营。

  • 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