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献浆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VR)发生的风险因素,以此提出临床建议,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精准干预,保障献浆安全。方法 采集2019年7~12月四川某地区献浆人群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及献浆记录(献浆史、献浆前脉搏、采集持续时间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这些因素与VV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采集69 172例献浆者信息,VVR发生率为7.04‰。血浆采集持续时间<30 min组与>50 min组相比,发生VVR的风险可降低99%(OR=0.01; 95%CI,0.00~0.01;P<0.001);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94%(OR=0.06; 95%CI, 0.04~0.10;P<0.001);体重大于80 kg组与45~50 kg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80%(OR=0.20; 95%CI, 0.09~0.42;P<0.001),重复献浆组与首次献浆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34%(OR=0.66; 95%CI, 0.47~0.91;P<0.05);献浆前脉搏大于90 bpm组的VVR发生风险是60~69bmp组的2.43倍(OR=2.43; 95%CI, 1.75~3.36;P<0.001)。结论 血浆采集持续时间、性别、体重、献浆次数、献浆前脉搏以及献浆史为献浆相关VVR的独立风险因素。其中,血浆采集持续时间、性别和体重是献浆相关VVR主要的独立风险因素。采集时长大于50 min,女性献浆者,体重较小者发生VVR的风险较高,应给予更多预防性干预。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