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朝与清朝是我国民间音乐发展进入多样化的鼎盛时期。在山东地区,蒲松龄先生将他的著作《聊斋志异》中的部分故事与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小曲结合起来,把警世救世与愤世嫉俗的情绪投入到民众通俗易懂的俚曲的创作中,作品共十五部,被称为《聊斋俚曲》。文章将从俚曲曲牌和音乐作品分析等方面来阐述俚曲产生的条件及社会意义,进而探讨俚曲在今后的传承与发展。

  • 单位
    青岛黄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