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南京市极端气温对居民急救接诊量的影响并评估其归因风险。方法 收集南京市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逐日急救接诊量数据资料、气象资料和空气污染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评估极端温度暴露对急救接诊量的滞后效应、累积滞后效应和人群归因风险。结果 低温和高温均会增加南京市每日急救接诊量。极端低温在滞后14 d对非意外、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急救接诊量的累积效应达到最大,RR(95%CI)值分别为1.32(1.27~1.38)、2.17(1.95~2.41)和1.17(1.12~1.22);极端高温对非意外和呼吸系统疾病急救接诊量在滞后7 d累积效应最大,RR(95%CI)值分别为1.26(1.19~1.34)和1.41(1.23~1.64),而心血管疾病急救接诊对高温不敏感。气温造成的非意外、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急救接诊量分别为21 639、5 397和3 083例,对应的AFs分别为8.26%、19.06%和3.88%,其中归因于冷效应的AFs为5.05%、14.09%和3.67%,归因于热效应的AFs为3.22%、4.97%和0.21%。结论 高温和低温均是南京市居民急救接诊量的危险因素,高温存在即时性,低温存在滞后性,且主要影响为低温效应。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