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策略调整后, 不同地域的流行现况及特点。方法于2022年12月20日12:00至23日9:00, 对全国23个省份39个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的教职工和学生(师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地区的感染率, 探索感染风险因素、感染者人群特征和临床症状等情况。结果调查获得28 901份有效问卷(其中学生26 355份, 教职工2 546份), 问卷有效率为94.3%。北京市感染率最高, 其学生和教职工感染率分别达78.55%和76.40%;天津市、河北省的师生感染率均超过65.00%;各省份感染率差异较大;96.76%的感染时间发生于2022年12月1日及以后。与教职工相比, 学生的感染风险更低(OR=0.72, 95%CI:0.60~0.86);与≤20岁组相比, 21~、31~、41~、51~、>60岁组的OR值(95%CI)分别为1.22(1.14~1.30)、1.54(1.30~1.84)、1.25(0.99~1.58)、1.29(0.94~1.78)、1.19(0.51~2.80);末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时间距今越长, 感染风险越高, 以≤3个月以内者为参照, 4~、7~、10~、13~及≥16个月者的OR值(95%CI)分别为1.56(1.34~1.82)、1.59(1.36~1.86)、1.67(1.45~1.93)、1.86(1.58~2.19)、2.46(2.09~2.90)。与独住者相比, 与1~、3~及≥5人同住者的OR值(95%CI)分别为17.55(15.91~19.39)、20.22(18.25~22.43)和11.78(10.40~13.36)。感染者中, 仅有5.94%的教职工和7.19%的学生自报为无症状感染者;在有症状感染者中, 85.65%的教职工和88.18%的学生报告出现发热症状。结论我国各地疫情发展速度差异显著, 其传播速度和临床严重程度远超既往认识。应定期开展有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 以期为更准确地预测疫情态势和医疗资源需求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单位北京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