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1986—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大气环流特征量和2016年5月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分析河西走廊东部寒潮时空分布及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关系和2016年5月3次寒潮过程天气成因。研究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寒潮频次由北向南减少,但中部最少;年际差异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出现在1—5月和10—12月,频次站次4月最多、6月最少,春季寒潮频次最多;寒潮最早出现在9月1日(永昌)、最晚出现在6月7日(乌鞘岭)。月寒潮频次与月亚洲、北半球的极涡面积和强度、北极涛动、亚洲经向环流和冷空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北半球极涡中心纬向位置和强度、东亚大槽强度、西藏高原1和2指数呈负显著相关;前一月亚洲、北半球极涡面积和强度、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北极涛动指数对月寒潮预报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使用多元回归建立寒潮月频次预报方程,通过α=0.1显著性检验。2016年5月3次寒潮天气均与极涡中心偏强有关,前期升温明显、高空强盛冷平流、地面冷高压强烈是造成3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500 hPa横槽转向南压造成的降温幅度比小槽东移更强、影响范围更广。
-
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武威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