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的公众污名发生在入学之前,源于家庭情境下的规训与偏离,包括“升学失败”下的工具性污名以及“文化偏离”下的符号性污名。中职学生入学后并没有立刻接受污名标签中的观念,而是对这些观念进行求证、知觉与抵抗。其中,否定、社会比较、重建自我概念、消除是他们最常采用的四种策略。形成自我污名后,中职学生一方面在外部归因中接受和对抗污名观念带来的影响,并产生“城邦公民”式的互相监督与救赎行为;另一方面,在对待权威态度上,他们否定教师个体,却认可教师概念,表现出对“好”教师的追求,并在规则与自由的选择中创造一种独特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