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辞源》第三版注释吐蕃:"音转为土伯特",并明确标音"吐bō"。文章分析"土伯特"一词的起源和语用演变,明确"土伯特"是清初汉臣根据蒙、满语言对西藏称呼所写音译词,往往特指藏传佛教格鲁派统治的卫藏地方,继承的是元明时"乌思藏"范围而非唐代"吐蕃"。清初"土伯特"与"吐蕃"音义都无联系。辽、元、清诸朝对藏区藏族的称呼既有"吐蕃、西蕃",也有一批突厥语系发音词"铁不得、土卜惕、土伯特"等。这些汉文音译词易与"吐蕃"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与"吐蕃"义同义近而韵不同,并无音义转承关系。《辞源》合订本和第三版所谓"吐蕃音转为土伯特"的释义观点缺乏实证,有待商榷。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