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不同长势柽柳对土壤水盐异质性的影响

作者:胡鑫隆; 齐继; 于千钧; 刘金娣; 潘英华; 陈小兵; 胡秋丽*; 赵英
来源:土壤, 2022, 54(06): 1291-1299.
DOI:10.13758/j.cnki.tr.2022.06.025

摘要

黄河三角洲土壤水盐变化剧烈,为探究当地柽柳灌丛土壤水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恢复柽柳群落生态,在黄河三角洲选定长势较差(N1)和较好(N2)的2处天然柽柳林,对比分析两处地下水状况、土壤含水率、盐分富集率及Cl–、Na+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N2样地地下水平均埋深和矿化度都大于N1样地;(2)雨季时N2样地土壤含水率高于N1样地,旱季则相反,尤以内围区(距植株水平距离0~30 cm)更明显;(3)两地土壤盐分皆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在雨季和旱季分布呈“盐谷”和“盐岛”特征,且N2样地的“盐谷”效应强于N1样地;(4)雨季时N2样地内围区Cl–、Na+含量整体低于外围区(距植株水平距离30~90 cm),呈“左–右”空间分异,而N1样地呈“上–下”空间分异,再次说明N2样地雨季“盐谷”效应更强。综上,柽柳形成“盐谷/岛”效应是其适应高盐环境的重要策略。因此,通过柽柳适生种植,促进柽柳冠层生长以增强“盐谷/岛”效应是确保柽柳群落恢复和稳定的有效措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