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畜放牧可使土壤表面更易受强风吹蚀,并带走大量养分,导致土壤贫瘠化。文中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梯度放牧试验和风蚀监测实验平台上,通过对2020年5~10月生长季风沙通量及其养分含量、通量的测定计算,探讨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近地表高度的风沙通量与风蚀物养分通量的变化特征及风沙通量与风蚀物养分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生长季,1)增加载畜率会加剧土壤风蚀,集沙高度10cm、30cm处的风沙通量均显著增加。集沙高度50cm下的总风沙通量随载畜率增加表现为对照区(CK)<轻度放牧区(LG)<中度放牧区(MG)<重度放牧区(HG),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区总风沙通量分别是对照区的1.13倍、1.71倍和2.45倍。2)随着载畜率的增加,10cm集沙高度处,风蚀物全碳、全氮、全硫含量平均分别降低38.9%、36.1%、51.5%,近地面高度下全硫含量流失最严重。3)风蚀物各养分通量均随载畜率增加而增多。集沙高度50cm下的全碳、全氮、全硫总通量的重度放牧区分别是对照区的1.33倍、1.41倍、1.45倍,不同载畜率下的风沙通量对全硫养分通量影响最大。综上所述,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土壤风蚀逐渐加强,导致草原土壤养分发生流失,适度放牧可缓解草地侵蚀现象的发生,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