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芹菜素(AP)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慢性湿疹(CE)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试验分为对照组(NC组)、慢性湿疹模型组(CE组)、芹菜素低剂量处理组(L-AP组)、芹菜素高剂量处理组(H-AP组)、芹菜素高剂量+Akt激活剂SC79处理组(H-AP+SC组),每组12只。对各组大鼠进行耳变应评分;计算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HE染色检测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皮肤组织匀浆中磷酸化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mTOR(p-mTOR)和mTOR蛋白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CE组大鼠皮肤组织表皮角化不全,颗粒层增厚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耳变应评分(1、7、14、28 d)、脾脏指数、胸腺指数、IL-1β、IL-6、TNF-α、MDA、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水平升高,GSHPx、CAT、SOD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18、40.639、43.453、47.331、29.230、25.804、23.839、21.004、23.292、29.250、28.234、19.141、14.448、30.165、26.123、24.741,P均<0.05)。与CE组比较,L-AP组、H-AP组大鼠表皮角化程度改善,颗粒层变薄且炎性细胞减少,耳变应评分(7、14、28 d)、脾脏指数、胸腺指数、IL-1β、IL-6、TNF-α、MDA、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水平降低,GSH-Px、CAT、SO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E组vs. L-AP组=8.154、12.554、17.703、28.676、22.530、32.485、12.846、23.458、10.976、20.990、12.758、20.081、7.067、16.987、9.304,tCE组vs. H-AP组=19.706、13.812、22.883、11.728、23.022、9.390、16.974、6.192、13.416、12.189、27.622、13.885、23.308、9.213、17.344,P均<0.05),且H-AP组上述指标变化较L-AP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AP组比较,H-AP+SC组大鼠表皮角化程度加重、颗粒层增厚且炎性细胞增多,耳变应评分(7、14、28 d)、脾脏指数、胸腺指数、IL-1β、IL-6、TNF-α、MDA、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水平升高,GSH-Px、CAT、SOD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减轻CE大鼠炎症反应。

  • 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