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宝山含矿岩体是一个具有高铂钯背景值的超基性岩体。矿相学研究发现岩体中的热液蚀变作用具有多期、多类型叠加特征:首先经历了大规模水解形成面状分布的蛇纹岩,蚀变矿物组合为叶蛇纹石+少量滑石;晚期蚀变沿裂隙分布,形成了复杂蚀变岩,局部叠加了绿泥石化、次闪石化和碳酸盐化组合。岩石化学分析发现,岩体中结合水含量高达10%,表明岩体经历了他变质作用,而不是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的自变质作用。稀土元素分配特征表明,早期蛇纹石与蚀变橄榄岩具有同源一致性,明显区别于晚期以脉状产出的蛇纹石。铂钯矿物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于残留的早期造岩矿物中,另一种以独立矿物存在于晚期热液细脉中。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在残留造岩矿物的含矿岩体中铂钯的平均含量高,为0.40.5 g/t;而无残留造岩矿物的岩体中铂钯含量仅0.2 g/t左右。背散射电子分析表明,铂钯的独立矿物出现在岩体内的晚期热液细脉中。综合分析认为,热液蚀变作用对金宝山铂钯矿床的矿化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早期的大规模水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