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学校食堂及供餐状况变化,为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成效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2—2017年,在"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试点县中,每年按照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模式,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小学和初中,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学校食堂建设及食堂供餐情况,每年样本量约8 000~11 000所学校。结果 2012—2017年,不同年度间学校有食堂、学校有食堂和餐厅、学校有食堂和餐厅且餐厅配备桌/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 043.95,6 383.85,6 731.17,P值均<0.01),学校有食堂的比例从2012年的59.5%升至2017年的87.0%。食堂提供早、午、晚餐的比例在各年度有所波动(χ2值分别为51.85,144.96,189.19,P值均<0.01)。食堂早、午、晚餐的食物种类在2012,2014和2017年逐步丰富(χ2值分别为702.30,892.38,550.55,P值均<0.01)。中、小学和中、西部学校的食堂建设指标、食堂供应三餐比例及食堂三餐食物种类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度变化情况整体不同(P值均<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试点学校食堂比例不断提高,食堂建设不断完善,食堂供餐食物种类不断丰富,但学校食堂建设与三餐供应比例变化不匹配。应尽快解决制约因素,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丰富食物品种。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